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学术|倪柝声纪念会议(七):倪柝声灵修思想探讨

作者: 李世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1月25日 11:50 |
播放

11月5日,“薪火相传百年祭学术研讨会(倪柝声纪念会议)”顺利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由洛杉矶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中国基督教研究》与创欣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

研讨会中,孙毅博士为参会者分享了他的主题“倪柝声灵修思想探讨”,主要是从他个人对“灵修”的理解来看倪柝声的灵修思想。分享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启蒙运动后的处境看灵与心思的区分
二、敏感及锐化灵的感觉
三、灵对生命成圣的带动作用
四、灵修即生命成圣的过程

孙毅博士说,倪柝声本人其实并没有以大众通常所理解的灵修为题写过这方面的文章或者书籍。所以探讨倪氏的灵修思想,其实就是从灵修角度来看他的神学思想,将它与一种灵修传统对话。

如果从灵修角度来看他的神学,那么首要问题是:灵修作为一种活动所操练的对象是什么?如果细究这个问题的话,那么就一定会涉及到灵与心思的区分。

一、关于灵与心思的区分

提到人的灵性生命,让人想到他的《属灵人》,就会涉及到他的颇受争议的三元人观(三分人观)。将灵与悟性的区分放在具体历史处境之下来看的话,或许我们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倪氏之所以做出这种区分的理由及议题的意义。

“我们灵里的感觉,乃是必须先有圣灵在灵里动了,我们才有知觉;但思想就不需要先有圣灵在里面动,只要我们自己用心思想就成了……当圣灵在我们里面动时,我们摸着灵里的感觉,然后再用心去思想、翻译圣灵在我们灵中的感觉,这才有用。”

二、关于“灵的感觉”

倪氏说:“我们认识神旨意的机关、器官,就是我们里面灵的感觉。只有灵能认识神,接触神。”就如人有了这种视觉就能够看到多彩的颜色,有了这种味觉就能够尝出特别的味道一样。只有人里面的灵才可能感触到内住在人里面的圣灵的感动。“神与我们来往的部分,乃是藉着我们的灵,并且通过我们的思想。”也就是说,如果人想要认识神的话,并不是光靠着“灵里的感觉”,也要通过人的思想。很多人认为倪柝声只是在讲“灵”,其他的什么都不讲,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倪氏的思想对照爱德华兹的思想

爱德华兹就生活在启蒙运动时期,但是同时他也经历过当时的复兴运动。这种复兴运动带来的生命冲击与他对启蒙思想家思想的研究,相信他更真切地经历到其中的张力。他所写的《宗教情感》一书,来描述真正的重生生命所具有的特征。其中他所提到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属灵的感官”。

“属灵的感官”

“内心的一种感官,人借以感受神圣事物的圣洁之美或神圣事物的道德属性。此外,属灵的理解力也包含关于宗教事物的一切知识,而后者取决于并源于前面这种感官。”爱德华兹认为,内心中先有属灵的感觉,它是属灵理解力的核心。后者依赖于前者。

“由于圣灵救赎性的作用,圣徒内心的恩典运行和感动里有一种全新的内在感受,这种感受本质上完全不同于人成圣之前的任何体验。……如果灵魂里面意识到有一种全新的东西在运行,是以前所不知道的,而且它不是来自改善、组合或整理以前的体验,那么人就知道头脑拥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官。这正是一种全新的属灵感官,其本质完全不同于以前的任何感官,正如味觉与其他感官截然不同。这种属灵的新感官可以品味属灵和神圣的事物。”

属灵的直觉

李锦纶:“他用‘味觉’形容爱慕之情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里所关切的不是单纯的理性判断,而是从某种生命特质所产生对爱恶的价值取向,基本上是歌存在性的实际。”

用“味觉”还是“视觉”来比喻地表达其特点,都是在强调这是一种感受或直观,让人能够触及到原本向人遮蔽的神圣或属灵领域。

相对启蒙运动之后理性主义的意义

N.T.Wright:“今天,许多听见‘灵性’一词的人,仿若行在沙漠的客旅听见有绿洲一样。这并不叫人惊奇。怀疑主义在过去二百年熏陶了我们,为我们的世界铺上了混凝土,使人愧于承认他们有强烈、深刻的‘宗教’经验……现在事情终于发生了:隐蔽的清泉涌出,混凝土地基被冲开。”

区分灵与心思,相对启蒙运动后将理性理解为工具理性乃有其针对性的合理意义。

倪氏:“要有敏锐的属灵的感觉,要照着灵生活行动,有三个条件:第一,有真正的重生;第二,有厉害的奉献;第三,加上习练。”通过习练,达到以下的两个目标:第一,敏感于灵的景况,使人有更为敏锐的属灵感觉。第二,从更宽泛的层面,照着灵生活及行动。

习练的原则

原则:一旦发现灵里的问题,要马上放下手上的一切,专心去对付所出现的问题,才可能保持灵里的自由。只有当灵里处在自由释放的景况下,才可能有正常的“灵里的感觉”。“我们必须保守我们的灵自由,能力才能从灵里流露出来。”“得能力者,他的灵的知觉,必定变成非常敏锐。”

照着灵的引导生活及行动

信徒属灵的感觉或直觉,并非一重生便是敏锐的,而是在日常生活的应用过程中逐渐成长的:“他重生之后,就应当逐渐学习运用他的直觉,多一次的运用,就多一次的经历,就也多一次的知识,而长大一次。”倪氏更多谈到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灵修,而不是在内室中的灵修。

在奉献中学习顺服

人在厉害的奉献中对圣灵的引导有及时的顺服。圣灵的感动会给人以某种负担,这种负担需要出口,即被人在适当的时间及适当的地点做出来,才能够得着释放。“属灵人里面的灵命,必须藉着外面的灵工,而涌流出来。如果信徒的灵,常是开放——自然对于仇敌应当关闭——的,神的生命,就要从它涌流出来,以拯救、造就许多的人。属灵的工作一停止,属灵的生命就受阻遏。”

三、灵的带动作用

倪柝声在讲灵修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只是将“灵”。他也讲了心思,但是也不是只是讲“心思”。他说:“灵必须将它藉着直觉所知道的告诉心思,心思告诉人的全体,而使之随着灵而行。”这个意义上,“心思乃是圣灵的出口……发表人的灵的,就是心思。”

倪氏认为,灵能够起到一种带动作用,这个是灵修的关键。重生之前的人的行为不是被心灵带动和主导的,而是借着外在的行为的果效来决定实施怎样的行为。但是灵修就是操练人的心灵,让心灵起到一种带动作用,像火车头带动火车一样,让心灵来带动心思,心思来带动行为。

出口:立志而行事

透过心思的出口落实到行动中,这出口就是意志。意志立志而行出来,成为属灵生命操练的重要方面。

倪氏特别强调这一点:“神在我们里面作工到我们肯立志、肯行事的那一点。神并不往下再作,只作到那一点。神并不替人立志行事。神乃是作工到人肯照着祂的美意而立志,而行事的地步。立志行事的仍是人自己。”

四、灵修就是成圣的过程

受敬虔派传统的弟兄会神学的影响,倪氏在救赎论方面更多地强调人在成圣过程中对重生的经历。

称义只是救赎的一个阶段,解决了人的罪行或罪责的问题。地位是完全的,生命经历却是初生的:“这时候的灵命乃是完全的,但不是成熟的。这生命的生机是完全的,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但此时不过初生,所以尚未长大成熟。”

灵修即成圣的过程,结果就是让人透过圣灵的工作而成为一个胜过肉体的“属灵的基督徒”,真正地经历到自己的重生。“胜过罪乃是一个门,一进就进去了;胜过己乃是一条路,要我们一生行走的。在胜罪之后,神是呼召我们天天去胜过我们的自己——许多的时候,是最好的自己,最热心的自己,最要服事神的自己。”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